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课课件 > 必修模块 > 必修4 > 必修4第四课必修4第四课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议题式课件共34页含教学设计6视频)
秦老师2023-06-23 22:03:24必修4第四课人已围观
简介本课以“风鹏正举向绿行,敢把荒漠变绿洲”为总议题,在教学流程上设计三个议题,以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开展,将荒漠变绿洲的梦想真正实现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在防沙治沙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和已经取得的成绩,增强政治认同和国家民族自豪感。通过对于荒漠化的感性认识到对于荒漠化治理的理性认识,了解认识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我国荒漠化防治的具体实践,了解实践的含义与特点;通过“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性作用,理清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最后让学生明确荒漠化防治并不是中国单独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议题式课件共44页含教学设计3视频)
本课以美国网红博主“甲亢哥”(本名:小达伦·沃特金斯)的中国行为主要内容,利用其在中国各地体会中华文化和中国发展,打破西方国家的一些网友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的产生和发展,通过三个月的"中国行"活动在各地的探索,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征;通过甲亢哥和西方网友的认知变化,体会实践对认识的基础性作用,最后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和延伸议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行合一的重要意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更多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公开课课件共30页含教学设计2视频)
认识山间一片叶,做好万家杯中茶 子议题一:饮尽千年文化,认识一片树叶 子议题二:传承百年工艺,壮大一方产业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优质公开课课件共32页含教学设计)
情景引入:今天,我们即将踏上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之旅,不是去遥远的山川湖海,也不是穿越到历史的深处,而是围绕着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螃蟹,来共同探讨一个深刻而有趣的哲学问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想象一下,金秋时节,蟹黄满溢,蟹肉鲜嫩,当我们围坐一桌,享受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时,是否曾好奇过,我们对螃蟹的了解——从它的外形特征到烹饪方法,再到它背后的文化意义——这一切的认识,究竟是如何在我们脑海中形成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螃蟹这个小小的切入点,揭开人类认识世界的奥秘面纱。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第四课整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课件和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部分。三目内容包含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真理与谬误的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文章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